我乐太极网,为中国太极拳爱好者加油!!

我乐太极网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太极学说 >

太极阴阳的关系

标签:时间:2008-05-29 16:46来源: 作者: 点击:
阴阳学说,是以阴阳的相对属性、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自然、解释自然的一种理性认识。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,着重探究的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。兹就阴阳之间的主要关系,分述如下: 一、阴阳交感相错 所谓交感相错,即相互关联、相互感召、相互作用之义

太极阴阳的关系

  阴阳学说,是以阴阳的相对属性、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自然、解释自然的一种理性认识。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,着重探究的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。兹就阴阳之间的主要关系,分述如下:

一、阴阳交感相错

所谓交感相错,即相互关联、相互感召、相互作用之义。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、变化之本始所在。对此,荀子指出:“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”(《荀子·礼论》)。其“合”与“接”,就寓有交互作用之意。《黄帝内经》也明确提出:“阴阳相错,而变由生也。”(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)“阴阳者,万物之能始也”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。强调阴阳交感相错是万物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。《易经》非常重视阴阳两者能否交感相错,认为:“天地交,泰”(《周易·泰·大象》);“天地不交,否”(《周易·否·大象》)。泰,即通畅、安康、正常、生机勃勃的状态;否,指痞塞、不通、失常、了无生机的状态。阴阳两者只有不断发生交互作用,才会进一步呈现出对立制约、互根相成、消长更胜、相互转化等特性或趋向。因此,阴阳交感相错是阴阳之间一切运动变化的前提。阴阳交感相错的认识,体现在中医学中,则是强调机体的各脏腑组织及功能活动之间,应始终交互感召而发生作用。惟有如此,生命过程才能正常。如就脏腑而言,肾属水脏而为阴,心属火脏而为阳。心肾(阴阳)始终处于上承下济、相互交感状态。否则,将导致一系列心肾不交、水火不济的病理变化。就整个机体而言,人体阴阳二气在布达周身的过程中,不断进行相互作用。一旦交错受阻,就可因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厥、逆、闭、脱等严重病证。治疗这些病证的关键,也应着眼于恢复阴阳的交感相济,使之交互承接。

二、阴阳对立制约

阴阳对立制约有两层含义:一是阴阳的属性是相对应的、相矛盾的。如上与下、寒与热、内与外、升与降、明与暗等,都具有相对的属性。凡阴阳,其属性都是对应的,没有两相对应的双方便构不成阴阳。二是在某种条件下,阴阳之间存在相互争搏、相互制约的趋势,两者呈现你强我弱的态势。阴阳的任何一方过于强盛,均可过度抑制对方而使之趋弱;或者任何一方的过于不足,亦可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。如寒与热、动与静、阴邪与阳气、阳邪与阴液等都存在相互抗争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以季节气温的更替为例,其主要取决于寒暖气流之间的阴阳相反相搏的结果。故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说:“是故冬至四十五日,阳气微上,阴气微下;夏至四十五日,阴气微上,阳气微下。”“四十五日”,是指从冬至到立春及从夏至到立秋。从冬至到立春,阳热之气趋强而北上,使阴寒之气被抑而趋弱;至夏令则阳热之气趋于盛极,阴气伏藏,气温炎热。自夏至到立秋,阴寒之气渐盛而南下,阳热之气被抑而趋弱;至冬令则阴寒之气趋于极至,阳气潜伏,气温寒冷。气温寒热的更替变化即在阴阳相反相搏的过程体现出来,并如此胜复往来,年复一年。

阴阳对立制约的理性认识,中医学广泛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、病理过程。如生理过程中,机能的兴奋与抑制,在多数情况下,表现为阴阳的相反相搏。兴奋属阳,抑制属阴;兴奋过亢,则阳胜阴弱。兴奋不足,则阳弱阴强,反之亦然。再如疾病过程中,以阴邪与阳气为例,人体感受阴邪,体内阴偏胜,对阳的制约太过,必然造成阳气耗损,导致“阴盛则阳病”。同理,感受阳邪,体内阳偏胜,耗损阴液,亦致“阳胜则阴病”。

三、阴阳互根互用

阴阳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,在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滋生、相互为用的特点,古人称其为“阴阳互根”、“阴阳相成”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阴在内,阳,之守也;阳在外,阴之使也。”阴在内而阳为之镇守,阳在外而阴为之使役。说明阳以阴为基、阴以阳为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。明代赵献可指出:“阴阳又各互为其根,阳根于阴,阴根于阳。无阳则阴无以生,无阴则阳无以化。”(《医贯·阴阳论》)同样说明阴阳之间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。明确提出“阴阳互根”一词者,见于清代黄元御所著《素灵微蕴》。黄氏指出:“阴阳互根。五脏阴也,而阳神藏也。非五脏之藏,则阳神飞也;六腑阳也,而阴精化焉,非六腑之气,则阴精竭也。盖阴以吸阳,故神不上脱;阳以煦阴,故精不下流。……阴能守而阳秘于内,阳能卫则阴固于外。”

阴阳互根依存的关系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体现得极为普遍,在疾病治疗上亦有应用。如可用于说明生理联系:气之与血,气属阳,故有阳气之谓;血属阴,故有阴血之称。气能生血、行血;血能载气、养气。其亦可用于说明病理变化:由于阴与阳是相互依存的,故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,“无阴则阳无以化”,导致“阴损及阳”;同样,阳虚至一定程度时,“无阳则阴无以生”,可导致“阳损及阴”。其他如血虚无以养气而致气虚,气虚无以生血而致血亏等。因此,阴阳两虚、气血两亏于虚损性疾病之中时有可见。阴阳互根依存关系在中医治法中的应用,集中体现于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提出的“阴中求阳”、“阳中求阴”,所谓:“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,则阳得阴助而全化无穷;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,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。”

四、阴阳消长平衡

阴阳的运动变化,古代思想家以“消长”来概括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说:“阴阳更胜,气之先后。”其言正指自然万物阴阳之气更迭消长的变化。消长,亦称“消息”,如《周易·丰·彖传》曰:“日中则员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。”西汉枚乘 《七发》也说:“消息阴阳。”消,即消退;息,即滋息。阴阳消息(消长),亦即指阴阳的盛衰变化。

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,概括起来有四类:一是阴或阳自身的消长。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所说:“故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。”即是论述阳气在一天当中的消长变化。二是阴阳互为消长,包括此消彼长、此长彼消两种情况。以一年四季为例,从冬入春至夏,寒气渐减,热气日增,气候由寒逐渐变温变热,是“阴消阳长”的过程;由夏入秋至冬,热气渐消,寒气日增,气候由热逐渐变凉变寒,是“阳消阴长”的过程。三是阴阳以互长为主,表现为阴阳皆长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称为“阳生阴长”。在机体“生长壮老已”发展过程中,从生到壮的阶段,正是呈“阳生阴长”为主的阴阳消长状态。四是阴阳以互消为主,表现为阴阳皆消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称为“阳杀阴藏”。在机体从壮到已的阶段,是呈“阳杀阴藏”为主的阴阳消长状态。这四种形式中,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,是建立在相反相搏,即对应制约基础上的阴阳盛衰变化。而阴阳皆长和阴阳皆消,是建立在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消长变化。

阴阳消长的认识,体现了前贤对阴阳双方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深刻把握。而所谓平衡,是对这种运动变化处于一定的范围、限度及时空之内相对而言的。“阴平阳秘”便是对这种理想状态的概括。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是绝对的、无休止的,而平衡是相对的、有条件的。如果阴阳更胜消长变化超过了正常的限度,阴阳间的平衡协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,出现阴阳偏盛、偏衰等异常变化。在人体则标志着生命活动出现异常,进入了疾病状态。如阴胜则阳病,阳胜则阴病;阴虚则阳亢,阳虚则阴盛等,便属其列。

五、阴阳相互转化

一个事物属阴或是属阳,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的阴、阳两方面孰主孰次所决定的。阴阳胜复转化,是指某些事物由原先以阴(阳)占主导的状态,转变成以阳(阴)占主导的新态势,它主要强调的是事物总体的阴阳属性发生质的改变,而不是指事物阴阳消长盛衰的量的变化。

阴阳胜复转化作为阴阳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,它一般是在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的。古人通过观察,认识到事物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发展变化的极期阶段,即所谓的“物极必反”。在古代文献中,亦用“极”、“重”来表述阴阳转化的条件。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重阴必阳,重阳必阴。”“寒极生热,热极生寒。”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也说:“物之极由乎变。”

阴阳相互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,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。所谓渐变,是指阴阳在其胜复消长过程中,随着阳长阴消的变化而阴渐变为阳,随着阴长阳消的变化而阳渐变为阴。如四时寒暑的更替、昼夜中阴阳的转化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,都是以渐变形式进行的。所谓突变,是指阴阳在其消长过程中,平时表现为量的变化而表现不出明显的质的变化,当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限度时,阴阳即快速向其反面转化而表现为质的改变。如临床上阳热之证突然转为四肢逆冷、面色苍白、脉微欲绝、冷汗淋漓的阴证,即属阴阳突变形式的胜复转化。

阴阳双方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。只有阴中寓阳,阳中寓阴,才为阴阳发生胜复转化提供依据和可能。老子《道德经·五十八章》说: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祸福之所以可以转化,是因为双方已相互倚伏着向其对待面转化的根源。中医学家亦以此说明阴阳胜复转化的原因,即所谓“成败倚伏生乎动,动而不已则变作矣”(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)。新事物初生之时,乃倚伏着败亡之因;旧事物衰竭之际,亦孕育着新生之源。所以这些胜复转化均是在“动而不已”的消长更胜过程中实现的。因此,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胜复转化的内在依据,而永不停顿的阴阳消长变化是其胜复转化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。

阴阳胜复转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。自然界中,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(蚀)”(《周易·丰·象传》);夏热至盛则凉,冬寒至极则温,是最常见的。人体生理过程的兴奋与抑制、情绪高涨与低落等也都呈现胜复转化而相互交替的过程。病理过程中,阳热之证与阴寒之证、精神狂躁与精神抑郁等之间在一定条件的胜复转化,在临床上亦时有可见。

综上所述,阴阳的交感相错、对立制约、互根互用、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,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阴阳的运动规律。它们不是彼此割裂的,而是相互联系、互为影响的。其中,交感相错是阴阳间运动变化的基本前提,没有阴阳双方的交互作用,阴阳的其他关系便无从谈起。阴阳相反相搏表达了阴阳既相对应又相统一的关系。在阴阳相反相搏即对立制约的基础上,促成了阴阳消长变化的动态平衡;而互根互用又为阴阳胜复转化提供了内在的根据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: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